2025-07-22
在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战略实践中,数字教材的标准化建设正成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教育部等九部门近期发布的《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教办〔2025〕3号),为这一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推动课程、教材、教学的系统性数字化升级,并以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术为依托,加快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育资源体系。这一政策信号促使众多教育机构和技术企业加快转型,其中,“云视图研”所研发的全息教室技术,正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教材数字化、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全新的实践路径。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教材的迭代更新速度滞后、实践性资源匮乏、内容形式单一,是长期困扰一线教学的难题。尤其是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背景下,传统教材难以匹配实际生产需求,迫切需要融合数字化、三维建模、虚拟仿真等技术的新形态教材。而《意见》中提出,要“推动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鼓励企业参与数字教材开发”,正契合云视图研探索的方向——利用全息可视化教学场景,为教材插上“沉浸式表达”的翅膀,补足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之间的落差。
据悉,云视图研在多个职业院校部署的全息互动教室,通过光场采集系统与裸眼3D引擎,实现复杂职业技能、机械构造、医护操作等教学内容的立体化演示,使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点通过空间影像直观呈现。同时,未来全息资源也按照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四横五纵”的资源标准进行开发、上线与迭代,便于在各类职业教育院校之间共享、调用与融合使用。这种方式,不仅拓展了教材的内容维度,也为教育资源的标准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在应用层面,多所院校已探索将全息教室作为数字教材的“实践延伸载体”。例如,西南某高职院校围绕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开发了“数控车床操作全息交互系统”,学生可在模拟空间中完成拆装训练、路径编程与误差修正的全过程演练,教学效率提升近40%。另有东部沿海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利用云视图研系统搭建“护理急救三维教学模块”,构建标准化病例模型与紧急处理流程,让数字教材内容从纸面跃然“眼前”,有效提升了学生操作能力与临场反应水平。
更重要的是,云视图研的全息资源具备极高的扩展性与兼容性,能够融入国家平台“课程—教材—资源—平台”四位一体建设体系。在未来的数字教材标准中,教学内容不仅要“可看”“可学”,更要“可练”“可评”,而这一切的实现,正需要类似全息教室这样的沉浸式技术环境来承载和拓展。
教育数字化是一场涉及理念革新、技术融合与资源重构的系统工程。当前,职业教育正站在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实现从“教材内容的数字化”迈向“教材体系的智能化”,成为关键命题。在此进程中,云视图研所推进的全息教室实践,为教育部推动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建设提供了具象的参考样本。以技术赋能课程,以交互丰富内容,以标准推动共享,或将成为今后职业教育数字化教材建设的新趋势。
未来,云视图研将继续在内容标准化、技术平台化、资源生态化等方向加速探索,服务于职业教育数字化的深度融合进程,推动形成更具适应性和普适性的智慧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