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5
近日,重庆师范大学的全息互动教学系统亮相,这意味着学校在教学数字化转型层面迈出了关键一步。重庆师范大学做为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师范学校,通过引进云视图研究全息教室技术,为师范生注入了新的科技动能。
据了解,重庆师范大学此次部署的全息教学系统包括两套全息授课系统、一套全息互动教学系统以及全息资源平台。该系统采用云视图研5G全息裸眼3D智慧教室技术,突破了传统VR、AR、MR等穿戴式虚拟教育设备的局限,实现了裸眼3D高立体、沉浸式的虚实空间融合。
全息智慧教室系统运用前沿光学材料和专利技术,学生无需佩戴任何设备,仅凭肉眼就能直观体验3D裸眼效果的教学场景。这一技术创新有效避免了穿戴设备可能带来的眩晕、疲劳等不适感,打破了传统虚拟教育的空间限制。
全息教学系统选用软硬件结合的完整解决方案,造就了一个新的3D虚似教学空间。系统配置包含全息显示系统、全息光源面板、全息教学服务器、全息人像获取系统、全息图像处理系统等核心部件。
软件系统则包括全息人像提取软件、全息教学软件、全息三维引擎、全息资源管理平台、全息三维模型编辑软件等。基于5G网络环境,该系统能够支持异地多校区之间的远程直播互动教学,授课教师的立体三维影像能够实时传输到远程教室进行同步呈现。
全息图像采集系统挑选几个高感光度摄像头模块来收集三维图像信息,扫描搜集对象全维图象,并及时形成三维模型。图像处理系统对收集的动态图像开展渲染和全息特点预处理,依据色调修补、锐化、对比度、黑影、边缘增强等处理的改变,使图象具有更多的三维显示视觉特点。
重庆师范大学计划通过全息立体教学技术加强教学数字化互动教学效果,打造远程教育、立体课堂、三维仿真、数字化教学、全息混合协同教学、师资帮扶等系列创新教学模式。
在日常教学中,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提前上传全息课件,在需要展示3D模型时一键开启全息设备进行立体呈现。无论是讲解复杂的教育理论、展示教学场景,还是进行教学技能演示,都能通过全息三维引擎系统进行全息立体投影,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三维模型的全息画面。
全息三维引擎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裸眼条件下的全息显示效果。授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随时从全息三维引擎中调取全息教学资源,并与授课教师共同显示在本地教室中。教师可以对全息教学资源模型进行常规交互操作,比如位移、旋转查看、放大缩小以及模型的分解与合成等。
重庆师范大学做为师范学校,引入全息教室教育部具备特殊意义。院校旨在培养师范生把握新教学技术的年代技能,提升学生对新教学思想的适应性和控制力,从而提升师范生在教学行业未来的视野和创新能力。
师范生可以借助云视图研全息课件编辑平台进行课件创作,学习如何将传统教学内容转化为立体化、可视化的全息教学资源。这种实践性的技能培养,将使未来的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数字化发展趋势,掌握前沿的教学技术手段。
全息技术支持实时互动和反馈,深化学生参与度,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它为实践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拓展了研学实践的边界,促进了跨学科深度学习。
5G全息智慧教室能够支持异地多校区之间的远程直播互动教学,远程听课学生的临场感、通透感更强,有利于拉近远程听课学生和授课教师之间的距离。在软硬件接口兼容的条件下,还能够实现跨校直播授课,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本地教室与远程教室之间全息图像及音频信号交互流程完整。在本地教室中,授课教师的全息影像经过采集和处理后,与音频信息一并经过信号编码系统压缩编码,然后通过5G网络传输系统发送至远端教室进行信号解码、媒体分配以及全息图像还原。
重庆师范大学是重庆高等教育序列中的顶尖名牌大学。教育数字化和智能校园建设一直是院校的重点工作。在教学数字化战略的背景下,重庆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师范学校,为我国师范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示范。
全息技术作为教育数字创新的重要亮点,以多层面、现实的方法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它为他们提供了亲临其境的学习体验,细化了抽象的概念,提升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教育者能够结合学生的必须订制教学方式,明显提高学习效果。
云视图研究全息教室技术已引入并投入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10多家中国一流大学的教学,获得了很多受欢迎的创新成果。
据业内人士分析,随着5G、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全息教室将于推动课堂革命、适用“以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教学改革、加速教育数字化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网站空间与物理空间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智能教室改革创新的关键方位。随着测算率、存储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全息教室有望在进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尽管全息智能教室显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发展仍面临一些磨练。最先,5G全息远程直播互动教室的建立成本相对较高,影响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领域的推广。次之,全息课件模型资源比较少,全息课件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对老师的信息技术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虽然当代学生对虚实结合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适应力较强,但大部分教师对新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5G全息智慧教室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重庆师范大学全息授课系统的成功部署,不仅展示了该校在教育技术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也为全国师范院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面向未来,需要坚持以教学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为出发点,持续优化全息图像呈现效果,降低应用成本,同时加强教师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推动全息教室技术在师范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创新发展。
通过全息立体教学技术的应用,重庆师范大学进一步扩大升级了本校的资源优势和教学实力,为培养适应未来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师范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