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全息投影公司-云视图研

国内业务:16675576380

技术咨询/项目交流/预约参观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郑州西亚斯学院全息教室试点,5G技术支持跨区域教学合作

2025-09-24

项目背景与技术驱动

郑州西亚斯学院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国际化高等教育机构,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率先启动了全息教室试点项目。该项目基于云视图研5G全息裸眼3D智慧教室技术,旨在通过先进的全息显示技术和5G网络传输能力,实现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实时共享与互动教学。

项目的技术核心在于解决传统远程教育中存在的临场感缺失和交互体验不足问题。通过采用全息三维显示技术,远程教师能够以1:1真实比例的虚拟形象出现在课堂中,学生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即可获得裸眼3D的沉浸式学习体验。这种技术突破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合作提供了全新的实现路径。

5G技术架构与传输优势

5G网络传输性能

项目采用基于5G网络的SRT协议传输架构,实现了低延迟、高稳定性的全息数据传输。系统配备专业的全息图像还原及通信控制系统,搭载Intel i7-14900K处理器(≥2160MHz基频,≥2512MHz加速频率)和32GB DDR5双通道内存,配备GeForce RTX 4070ti专业显卡(6144 CUDA核心,GDDR7显存)。

在网络传输方面,系统支持4K@120fps高帧率实时传输,采用H.264/H.265硬件编码,传输延迟稳定控制在350ms以内。通过RTMP和SRT双协议支持,确保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传输稳定性。4通道全高清HDMI采集卡实现多路信号同步处理,支持最大102400Kbps的可变码率传输。

5G技术优势分析

相比传统网络传输方案,5G技术在全息远程教学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超低延迟特性:5G网络的端到端延迟可控制在1ms以内,结合系统优化后的总体延迟不超过350ms,确保师生实时互动的自然流畅性。这一指标远优于4G网络500-800ms的延迟表现,有效解决了传统远程教学中的"卡顿"和"不同步"问题。

大带宽支持:5G网络理论峰值速率可达10Gbps,为4K@120fps全息视频流提供了充足的传输带宽保障。即使在网络负载较高的情况下,仍能维持稳定的高清传输质量。

网络切片技术:通过5G网络切片功能,可为全息教学业务分配专用网络资源,确保教学过程不受其他网络业务干扰,提供企业级的服务质量保障。

边缘计算支持:5G网络的边缘计算能力使部分图像处理和渲染任务可在网络边缘完成,进一步降低系统延迟,提升整体性能表现。

全息显示系统技术实现

核心显示技术

全息显示系统采用云视图研GMF3930高透光率分光材料作为核心显示介质。该材料具备88.9%的可见光透过率和1.40%的低雾度系数,符合GB/T 2410-2008透明材料国家标准,并通过了具有CNAS及CMA认证的第三方检测。

显示系统的光学架构采用5760mm×2880mm的LED光源面板,像素点间距1.875mm,像素密度达284444Dots/㎡,可在5米视距外实现4K高画质观感。面板亮度0-1200cd/㎡可调,配备蓝光抑制功能,确保长时间观看的舒适性。

全息成像原理

系统内部采用高分子"隐身"聚酯光学材料约束光线传播路径,通过多次折射、反射及定向约束,使光线进入人眼后形成虚拟影像。经精确计算,虚拟人像比例与真人保持1:1一致,成像位置位于观看者正前方2-6米范围内。

270度防干扰光设计实现前方高达98%的视觉通透感,形成裸眼条件下的超现实立体成像效果。配合DLS 2.6全息区域光场补偿系统,通过4个光源调节点和19个15W LED光源单元,实现200%的有效视觉景深增益。

环境适应性设计

考虑到教室环境的复杂性,系统具备优异的抗光特性。在室内自然照明条件下(照度200-500lux),全息成像系统仍能保持清晰的显示效果。前端照明系统采用横向分组设计,支持独立开关控制,确保全息显示与正常教学照明的兼容性。

前置升降屏蔽幕(5.55m×2.6m)支持远程电动控制,全行程升降时间≤15秒,实现全息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快速切换,满足"一室多用"的功能需求。

智能采集与AI处理系统

智能图像采集

采集系统采用T-Track Cam智能跟踪摄像头,配备4K Sensor和f=3.5mm广角镜头,水平视场角达95°。摄像头内置学生跟踪算法,支持自定义跟踪范围和画幅大小,最低照度0.5 Lux,电子快门范围1/30s-1/10000s。

系统支持8倍数字变焦和EPTZ功能,通过RS485接口(最大距离1200米)实现远程控制,兼容VISCA/Pelco-D/Pelco-P协议。双接口输出设计(SDI与网络同时输出)确保信号传输的冗余性和稳定性。

AI图像处理技术

项目采用云视图研自主研发的智能抠像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实现自然背景下的精准人像提取。系统经过大量样本训练,能够准确识别人体面部特征、头发轮廓、服饰材质等细节,实现与背景的精确分离。

图像处理系统对采集的动态图像进行全息特征预处理,包括动态轨迹跟踪、光线自适应调整、双眼差均衡控制等。通过颜色高光、锐化、对比度、阴影、边缘增强等多维度处理,构建出具有3D立体显示特征的全息虚拟影像。

三维渲染引擎

系统集成轻量化三维图形交互引擎,支持GLB、FBX、GLTF、STL、OBJ等主流3D模型格式的实时渲染,响应延迟低于10ms。引擎支持缩放、移动、旋转等交互式3D模型操作,并提供实时带透明通道输出功能。

三维渲染系统可对本地或域网内的数字资源进行实时光源渲染,支持亮度调节、光源角度调节、RGB光源颜色模拟等功能。配合体感交互设备,教师可对三维模型进行即时操作,交互结果与虚拟影像呈现在同一视场内。

跨区域教学合作应用场景

国际化教学合作

郑州西亚斯学院依托全息教室技术,与海外合作院校建立了实时互动教学机制。通过5G网络连接,海外知名教授可以全息形象出现在本地课堂,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国际化教学体验。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国际交流受限的问题,为后疫情时代的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新路径。

具体应用包括:海外专家学术讲座、国际联合课程教学、跨文化交流活动等。学生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国际教师进行实时对话,获得沉浸式的国际教育体验。

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基于全息教室平台,学院建立了与国内知名高校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通过与国内外等顶尖院校的合作,引入优质课程资源,让本校学生能够接受国内一流师资的教学。

系统支持一对多、多对多的教学模式,单个全息教室可同时连接多个远程教学点,实现大规模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教学资源存储管理平台提供8TB本地存储空间,预装1万个轻量化全息3D模型,支持多学科教学需求。

专业特色教学应用

医学教育:利用三维全息模型进行人体解剖教学,学生可以360度观察器官结构,远程专家可以实时指导解剖操作,提升医学教育的直观性和准确性。

工程技术:复杂机械结构的三维展示和拆解演示,远程工程师可以实时指导学生进行设备操作和故障诊断,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艺术设计:国际知名设计师可以通过全息形象进行现场创作指导,学生能够近距离观察创作过程,获得沉浸式的艺术教育体验。

系统集成与管理平台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系统配备专业的教学资源存储管理平台,采用1U机架式服务器架构,搭载Intel至强处理器和8GB ECC内存。存储系统采用4×4TB企业级硬盘RAID1阵列,确保数据安全性和访问性能。

平台支持层级账号管理,总账号下可创建50个子账号,配备1000M存储空间并支持付费扩容。系统预装2000组免费三维资源,支持GLB、OBJ、FBX、STL格式模型上传,以及MP4、H.264、H.265等视频格式的实时存储和同步。

智能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通过RS232/485串口实现多设备联动。系统支持8路串口通信,波特率300bps-115200kbps,具备15kV ESD保护和TVS保护功能。

移动端控制APP支持Android和iOS平台,提供直观的触控界面。教师可通过PAD实现设备开关、模式切换、资源调用等一键式操作。系统预设讲授、互动、演示、讨论、考试五种教学模式,每种模式对应不同的设备配置和界面布局。

多媒体智慧讲台

系统集成Mult SP-B多媒体智慧讲台,采用手动可调升降设计,内嵌23.8寸2.5K QHD液晶电子书写板。讲台搭载Intel i5-12400F处理器、16GB DDR4内存和GTX 1050TI独立显卡,支持16K级压感无源硬笔操作。

讲台支持桌面直连输出到全息显示系统,在立体采集模式下可实现实时手写输出功能。内嵌磁吸平板充电装置和HDMI输入接口,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

技术创新与应用价值

技术创新突破

裸眼3D显示技术:相比传统VR/AR设备需要佩戴头显的方式,全息显示技术实现了真正的裸眼3D效果,消除了设备佩戴的不适感和使用门槛,提升了用户接受度。

自然背景抠像:智能抠图技术突破了传统绿幕抠像的限制,在自然教学环境下即可实现精准的人像提取,保持了教学环境的自然性和舒适性。

多模态交互融合:系统支持触控、语音、手势等多种交互方式,通过智能算法识别教师的基本手势指令,实现更加自然的人机交互体验。

5G网络优化:针对全息数据传输特点,系统对5G网络进行了专门优化,通过SRT协议和边缘计算技术,实现了超低延迟的实时传输。

教育应用价值

教育公平促进:通过全息技术,优质教育资源可以跨越地理限制,实现精准投放。偏远地区的学生能够接受一线城市名师的教学,有效缩小教育差距。

教学效果提升:全息显示的沉浸式体验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度。根据试点应用数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35%,知识掌握程度提高28%。

国际化水平提升:全息教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实现路径,海外优质师资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参与本土教学,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教学成本优化:相比传统的师资引进和学生交流模式,全息教学大幅降低了人员流动成本,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项目实施与推广前景

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采用分阶段实施策略,首期建设包括1个全息采集教室和2个全息还原教室。采集教室配备完整的图像采集、AI处理、5G传输系统;还原教室配备全息显示、音响、控制等系统。

建设周期控制在15天内,包含方案规划、图纸设计、现场勘测、设备安装、系统调试、培训服务等全流程。项目提供不少于两次的专业技术培训和一年整体质保服务。

应用推广策略

示范效应建立:通过郑州西亚斯学院的成功试点,建立全息教室应用的标杆案例,为其他高校提供可复制的建设经验。

合作网络构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全息教学合作网络,形成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生态,扩大技术应用的规模效应。

标准规范制定:参与全息教育技术的行业标准制定,推动技术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为大规模推广奠定基础。

师资培训体系:建立完善的全息教学师资培训体系,培养专业的技术应用人才,确保技术推广的可持续性。

发展前景展望

随着5G网络的全面普及和全息显示技术的不断成熟,全息教室将成为未来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预计到2025年,全息教室的建设成本将降低至50万元以内,技术门槛进一步降低,应用范围将从高等教育扩展到基础教育领域。

技术发展趋势包括:显示分辨率向8K发展,支持更加精细的图像呈现;AI算法持续优化,实现更加智能的交互体验;边缘计算能力增强,进一步降低系统延迟;标准化程度提升,降低部署和维护成本。

郑州西亚斯学院全息教室试点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学院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更为全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5G技术与全息显示的深度融合,项目开创了跨区域教学合作的新模式,为构建更加开放、共享、智能的教育生态系统贡献了重要力量。

结语

郑州西亚斯学院全息教室试点项目代表了教育技术发展的前沿方向,通过5G网络与全息显示技术的创新融合,实现了远程教育的质的飞跃。项目不仅解决了传统远程教学中临场感缺失的核心问题,更为跨区域教学合作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技术平台。

从技术实现角度看,项目在图像采集、AI处理、5G传输、全息显示等关键环节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350ms的端到端延迟控制、4K@120fps的高清传输、裸眼3D的沉浸式显示,这些技术指标的突破为全息教育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应用价值角度看,项目为教育公平、质量提升、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技术手段打破地理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够精准投放到需要的地方,这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持续下降,全息教室将在更广泛的教育场景中得到应用。郑州西亚斯学院的成功实践为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构建更加智能、开放、共享的教育生态系统指明了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