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全息投影公司-云视图研

国内业务:16675576380

技术咨询/项目交流/预约参观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云视图研迎利好,教育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提及全息互动课堂

2025-05-16

武汉街头,中英文双语道旗迎风招展,校园与场馆洋溢着“数智蓝”的活力,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脚步日益临近。这场将于5月14日在湖北武汉拉开帷幕的全球盛会,吸引了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等国际顶尖学府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教育部在大会筹备发布会上特别指出,全息互动课堂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亮点,将在大会期间集中展示其变革教学场景的潜力。作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云视图研迎来了技术推广与政策支持的重大机遇。

湖北成为全球焦点,数字教育热潮涌动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选择武汉并非偶然。湖北作为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武汉的创新能力位居全球第13位,其教育数字化转型已走在全国前列。来自欧洲科学院、阿姆斯特丹数据科学中心的学者们正奔赴这片热土,共商智能时代教育发展新图景。湖北的国际“朋友圈”跨越山海,例如武汉科技大学与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自2017年起在医疗大数据领域展开合作,联合培养人工智能方向硕士研究生,成果斐然。

大会将于5月14日正式开幕,届时湖北的数字教育成就将全面亮相。在武汉大学卓尔体育馆的预展现场,人形机器人“小天”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北斗导航实现厘米级精准定位,“天问”机器人则展现了学生设计的灵巧抓取功能。这些技术创新彰显了湖北从乡村课堂到高校实验室的数字化教育实践,令人瞩目。

政策驱动:教育数字化加速前行

教育部联合八部门发布的2025年《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将教育数字化定位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突破口。政策强调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旨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借助人工智能推动教学改革,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学习体系。这一目标与2024年联合国未来峰会发布的《全球数字契约》不谋而合,强调数字技能与包容性STEM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教育大省,湖北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成为全国首个教育信息化试点省份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地区。其平台激活率和资源使用率稳居全国第一,服务师生超1100万人次,汇聚210多万个数字资源。湖北教育大数据中心整合602个数据集,构建了“数字底座+公共平台+教育应用”的治理体系,为精准教育决策提供了坚实支撑。

全息互动课堂:重塑教学新体验

全息互动课堂作为教育数字化的前沿技术,在本次大会中备受关注。依托5G和全息投影技术,该技术突破了传统VR/AR设备的局限,实现裸眼3D沉浸式教学。学生无需佩戴设备即可体验立体教学场景,避免了眩晕感,提升了互动性和学习效果。教育部明确表示,全息互动课堂将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推广,推动课堂从“单向灌输”向“多元互动”转型。

在湖北,全息课堂已在多地生根发芽。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全息教室通过全息投影再现李白《望庐山瀑布》的壮丽意境,学生借助虚拟场景“穿越”盛唐,沉浸式学习古诗。武汉大学利用全息技术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学生参与机器人设计,融合多学科优势培养创新能力。职业教育领域,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与华为等企业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实现课堂与产业需求的无缝衔接。

全息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全沉浸性、全数据化、全互动性。5G网络的高速率和低延时保障了全息影像的实时传输,使远程互动教学更加流畅。例如,武汉市经开区神龙小学通过全息课堂与神农架林区师生同上编程课,宜昌市第十六中学的“云端课堂”与新疆、西藏等地学校开展1200余次远程教学。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还通过优质资源共享促进了教育公平。

湖北数字教育生态:从基建到深度融合

湖北的数字教育转型历经“试点蓄能—转型赋能—智慧强能”三个阶段,形成了覆盖全学段、全要素的数字化生态。全省学校多媒体设备覆盖率达100%,高校IPv6支持率100%,新增数字终端31万台。41所中小学、45所职业院校和52所高校建成全息互动课堂和人工智能教室,打造了“一校一特色”的智慧教学格局。

在资源供给方面,湖北智慧教育平台汇聚210多万优质资源,涵盖劳动教育、心理健康等特色课程。全省高校拥有4877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9门职教课程入选国家在线精品课程。湖北还承接教育部教材数媒资源创编任务,向全国31个省份共享中小学语文、历史等学科资源,成为“教育援疆”的数字典范。

教育治理因数字化而焕然一新。湖北教育综合管理平台集成87项核心业务,绘制1.8万所学校的数字地图,实现资源“一图统览”。数据驱动的决策从“模糊粗放”走向“精准智能”,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息技术的机遇与挑战

全息互动课堂的应用前景广阔,但推广过程中也面临挑战。建设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普及;全息课件资源相对匮乏,制作技术复杂,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出更高要求;部分教师对新技术应用存在心理障碍,需进一步加强培训。

为应对这些挑战,教育部提出以应用为导向,鼓励分级分类评价数字化建设成效,并将数字化应用纳入教学成果奖和教师评优的前置条件。湖北通过“国培”“省培”计划培训80万教师,推动数字素养融入师范教育,6万师范生接受系统训练。未来,降低技术成本、优化用户体验、丰富全息课件资源将成为发展重点。

国际化合作:提升全球影响力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不仅是技术展示的舞台,更是国际合作的平台。湖北的国际化教育实践为其赢得盛会举办权奠定了基础。例如,华中科技大学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合作举办药学本科项目,武汉科技大学代表地方高校参加中欧大学校长对话会,南非高教部长专程访鄂寻求合作。这些交流提升了湖北在国际教育舞台的声誉。

大会期间,全球专家将围绕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展开讨论,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国际版,推动“慕课出海”和“鲁班工坊”职教项目。湖北的实践,如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在东南亚和非洲举办“荆楚工坊”,为发展中国家培养“数字+技能”复合型人才,彰显了中国数字教育的全球影响力。

迈向未来的教育愿景

站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起点,湖北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深耕数字教育,推动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全息互动课堂的推广,不仅重塑了教学场景,还为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可能。湖北开放大学的“荆楚学习广场”通过终身教育平台提供农业经营管理、老年护理等课程,学分存入“教育学分银行”实现跨校互认,服务超100万用户。

未来,当全息课堂成为教学常态,数据决策贯穿教育治理,终身学习触手可及,一幅“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现代化图景将在荆楚大地徐徐展开。作为全息技术领域的先锋,云视图研的技术已在多所高校落地。例如,湖南师范大学引入全息教室,将其纳入师范生培养环节,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利用全息技术建立跨校区远程教学平台,成为展示中国教学技术创新的重要窗口。这些案例表明,全息互动课堂正以其沉浸式、互动性强的优势,助力教育迈向智能化、个性化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