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全息投影公司-云视图研

国内业务:16675576380

技术咨询/项目交流/预约参观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云视图研全息教学技术方案获行业大奖,引领全息教室成功 “破圈”

2025-11-25

2025 年 11 月 21 日至 24 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组委会主办,四川大学承办,清华大学、火箭军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等 16 家单位协办的 2025 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成都圆满落幕。作为全息显示与智慧教育领域的深耕者,云视图研技术 (深圳) 有限公司携《新一代裸眼 3D全息仿真数字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参赛,历经初评、复评、全国总决赛的多轮激烈角逐,最终斩获全国总决赛的二等奖(企业组),其技术创新性与教育实践价值获评审专家组高度评价,标志着全息教室技术从 “试点探索” 迈向 “规模化落地” 的关键突破。

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作为国家级高水平赛事,历来以 “规格高、覆盖广、专业性强” 著称,核心宗旨是推动仿真技术在工业、教育、医疗、军事等多领域的创新应用与深度融合。本届大赛吸引全国 422 所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的 1300 余支队伍参赛,涵盖虚拟仿真、数字孪生、AI 交互等前沿技术方向,评选结果被视为衡量相关领域技术应用水平的重要行业标杆。云视图研此次获奖,不仅是大赛对其全息教学技术创新能力的认可,更印证了全息技术在破解教育痛点、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价值。

据了解,云视图研参赛方案聚焦传统教育三大核心痛点:一是优质师资分布不均,偏远地区学校难享名师资源;二是抽象知识教学低效,如生物解剖、物理力学等内容依赖书本图解,学生理解难度大;三是跨校区教学协同不足,传统线上授课缺乏互动感,教学效果打折扣。为此,该方案融合云视图研自主研发的全息光学系统、AI 自适应学习算法及 5G 远程传输技术,构建 “全息授课、3D互动、学情反馈” 的完整教学闭环,实现 “无需佩戴设备、1:1真人还原、跨时空实时交互” 的教学体验。

云视图研方案的技术创新亮点尤为突出。在全息显示层面,采用裸眼 3D 成像技术,学生无需佩戴 VR 眼镜即可看到立体具象的教学内容 —— 生物课上,教师可隔空拆解 1:1 比例的人体器官全息模型,标注血管、神经分布细节;物理课中,动态演示天体运行轨迹或机械传动原理,抽象知识瞬间 “可视化”。在远程协同层面,依托 5G 技术实现 “一人分身、多校授课”,主校区教师的全息影像可实时传输至多个分校区,异地学生能清晰看到教师的手势演示、板书书写,甚至可通过终端与教师实时问答,还原线下课堂的互动感。而 AI 自适应模块则通过分析学生的课堂互动数据(如 3D 模型操作时长、提问频次),自动生成学情报告,为教师推送个性化教学建议,同时为学生匹配针对性的3D复习课件,实现 “以学定教”。

事实上,该方案已在多所高校完成实践验证。2024 年,湖南师范大学引进该全息教学系统后,工程与设计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率先开展试点课程;2020 年与中国联通合作的华南师范大学全息远程课堂项目,成功实现跨校区 “同步授课 + 3D 互动”,解决了优质师资共享难题。大赛评审专家在点评中指出:“该方案将全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逻辑深度融合,既避免了‘技术炫技’,又精准解决了实际教学痛点,具备极强的推广价值。”

谈及获奖感受,云视图研总经理汪文才表示:“这份奖项是对团队多年技术积累的肯定,更是对全息教育赛道的鼓励。我们从创立之初就坚持‘技术要产生实在社会价值’,此次方案能得到行业认可,证明全息技术不是‘小众工具’,而是能真正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的行业重器。”

未来,云视图研计划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方案在医学、工科等学科的应用,例如开发针对医学解剖的全息实训模块,助力医学院校解决教学标本稀缺问题;同时推动方案向更多本专科院校、县域中学、职业院校下沉,助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正如大赛主题 “仿真驱动创新,应用推融合” 所言,云视图研的探索正让全息教室从 “概念” 走向 “现实”,引领教育数字化进入 “裸眼 3D+AI” 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