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全息投影公司-云视图研

国内业务:16675576380

技术咨询/项目交流/预约参观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2025年9月,全息教室行业内第一套标准正式发布,从技术探索到产品标准

2025-10-10

云视图研在全息教学领域的探索,早在 2016 年之前就已悄然启程 —— 当时团队发起人已带领成员着手研究全息远程通信技术,为后续的突破埋下伏笔。2017 年,他们申报的 “全息远程虚拟社交系统的技术研发及应用” 项目,成功获得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和财政委员会的批准立项,并拿到 45 万元资助,这不仅是对团队技术方向的认可,更成为他们深耕全息教育领域的重要起点。

经过十余年的持续深耕,云视图研在全息教学领域逐步打磨出了三大核心技术突破。在显示技术上,他们自主研发的 “体积光实体渲染技术” 实现了裸眼 3D 全息成像,无需借助 VR 设备,就能让立体影像悬浮于空中,彻底解决了传统虚拟教学 “沉浸感不足” 的痛点。这项技术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认证,像人体器官解剖、高铁电气系统这类复杂的教学内容,借助它就能实现分层可视化展示,让抽象知识变得直观易懂。而在传输与交互层面,团队融合 5G 低时延特性与 AI 算法,开发出 “FacetoFace 虚实交互系统”,让远程师生能实现 “面对面” 的自然互动 —— 深圳教师的手势动作,在拉萨的课堂上同步呈现的延迟甚至低于 200 毫秒。这项技术实力也得到了行业认可,2022 年时,它还助力团队斩获了工信部 “绽放杯” 5GXR 赛道全国一等奖,成为全息教学领域的技术标杆。

此外,云视图研还构建了 “硬件 + 软件 + 资源 + 服务” 的一体化方案,硬件端涵盖全息显示系统、光源面板等核心设备,软件端则集成了三维引擎与课件编辑平台,还内置了一万余种教学素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生态链。截至 2025 年,团队已累计获得四十余项核心专利,在技术完整度上稳稳领跑行业。

在技术不断突破的同时,云视图研也始终走在全息教学行业推广的前沿,一步步推动这一领域从概念走向实际落地。2019 年,他们发布了行业内首个《5G 全息智慧教室建设白皮书》,率先为全息智慧教室的建设搭建起技术应用框架;到了 2020 年,其全息教室方案又成功入选中国移动《5G 智慧教室建设白皮书》,进一步扩大了技术的行业认可度。而 2025 年发布的《新一代 “5G + 全息课堂(全息教室)” 建设与教学应用规范》,更是直接填补了全球全息教育产品标准的空白,其中涵盖了系统架构、交互协议等八大部分核心内容,为行业发展划定了清晰方向。

在场景落地层面,截至 2025 年,云视图研的全息教室已在 20 余所高校扎根,创造了多个行业首例:国防科技大学率先将全息教学引入军事院校的常态化教研;香港科技大学搭建起跨境元宇宙课堂;天津大学打造的全息教研平台,与国家重点实验室融合运用;山东大学借助这套系统实现了 “一校三地” 的全息互动教学,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则打造了职业教育专属的全息实训基地。湖南师范大学,也凭借基于全息教学的创新成果,斩获了第四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用实际教学效果印证了这项技术的实用价值。在生态共建上,云视图研还联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以及多所著名高校,完成了多场关键技术试验;2022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他们打造的全息云访谈平台更是获得了工信部部长的点名肯定,成功推动全息技术成为 5G 领域的重点应用场景。

在智慧教育市场被华为、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占据 60% 以上份额的格局下,云视图研凭借对全息教学领域的垂直深耕,在细分领域里树立了自己不可替代的行业地位。在技术话语权上,网络搜索数据显示,与“全息教室”、“全息教学”、“全息通讯” 相关的信息中,超过80% 都与云视图研直接关联或者源于云视图研的技术方案,其专利技术还被纳入了教育部 “教师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的重点支持范畴,成为行业技术方向的重要指引。

在市场标杆性上,2023 年第 61 届全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云视图研首次面向全行业公开展示了全息教室的完整产品和方案,正是这次亮相,让 “全息教室” 正式成为行业公认的教育装备 “新物种”,而其落地案例数量,也远远超过了同领域的其他企业。在国际开创性上,2025 年发布的那项全息教室建设与应用标准,不仅是中国首个,更是全球第一个将全息技术与数字化教育结合的产品标准,还被收录进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这标志着中国在全息教育领域成功掌握了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动权。

而这项标准的发布,不仅是云视图研的里程碑,更从多个维度为全息教室产业注入了新动能,重塑着行业生态。在此之前,全息教学市场曾面临设备参数混乱、不同厂商产品兼容性差、教学效果难以评估等乱象,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新发布的标准直接针对这些痛点,明确了全息采集端、传输系统等八大模块的技术指标,还提出了 “轻量化改造、实用型创新” 的全息教室建设宗旨,从根本上避免了资源浪费 —— 比如明确规定全息影像分辨率不低于 4K、互动延迟需≤50 毫秒,为学校采购、项目验收提供了统一且清晰的依据。在技术迭代层面,标准确立了统一的数据接口协议,让不同厂商的硬件设备、教学资源能够互联互通,这无疑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加速技术升级。参考VR教育领域的行业发展规律,业内预测,随着标准的落地,全息技术将从目前的高校试点阶段快速走向规模化应用,到2030年,全息技术在教育场景的渗透率有望提升至35%以上。在教育普惠层面,统一的标准也降低了技术应用的门槛,中小学校无需再为复杂的技术选型发愁,依托标准化方案就能实现低成本改造。海南师范大学已经基于这套标准建成了区域全息云校,让偏远地区的学生能通过裸眼 3D 技术接触到优质师资,为推动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产业价值层面,标准的权威性还将增强资本市场对全息教育领域的信心,带动云渲染、光学材料等关联产业发展,最终形成 “技术标准 - 产业升级 - 教育提质” 的良性循环。

从2017年那个获得45万元政府资助项目开始崭露头角,到如今成为全球全息教育产品标准的主导者,云视图研的发展轨迹,恰好印证了技术创新与标准引领的双重价值。这份发布的标准,不仅为全息教室划定了 “技术红线” 与 “质量底线”,更像一把钥匙,将推动 “全息教室” 这一教育新物种真正融入数字化教育改革的浪潮,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打开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