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全息投影公司-云视图研

国内业务:16675576380

技术咨询/项目交流/预约参观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云视图研全息智慧教室亮相教育展:领导专家纷纷驻足,科技感“拉满”

2025-08-19

在某个教育展的展馆里,某些“黑科技”总能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

说到“全息”,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电影里的未来场景:空气里突然出现一个立体的老师,甚至能和学生互动。但这可不是科幻桥段,而是云视图研实打实搬进校园的技术。不同于传统VR、AR那一套要戴头盔、戴眼镜的“全副武装”,这套全息智慧教室主打一个“裸眼即见”。学生坐在教室里,不用任何设备,就能看到3D立体的教学画面,知识点就像“蹦”出来一样,直观又生动。

这种体验有多直观?举个例子:过去在生物课上讲解人体循环系统,黑板上画来画去,学生还得拼命在脑子里想象。现在呢,老师只需要轻轻一点,三维立体的血液循环模型就漂浮在空中,甚至还能放大、旋转、分层解剖,效果堪比一场“沉浸式科普大片”。对学生来说,抽象的知识一下子就“落地”了。

技术背后自然有硬实力。云视图研的全息智慧教室是一整套软硬件解决方案,硬件部分包括全息显示系统、光源面板、人像提取设备,软件部分则有全息三维引擎、教学软件和资源管理平台。通俗点说,它就像是给课堂装了一整套“高配显卡+云端素材库”,不仅能让老师随手调用全息课件,还能让不同地区的课堂实现实时互动。

这就不得不提高速专网的作用了。没有高速专网的高速低延时,远程教学就容易出现卡顿、延迟,学生看着老师嘴动半天才听到声音,互动体验堪比“猜谜”。而在全息智慧教室里,老师的影像可以1:1实时传到另一所学校的教室里,仿佛“瞬间移动”一般。南方的学生提问,北方的老师秒回,隔着几百公里也能感受到面对面的临场感。

在展会上,不少校级领导体验完都忍不住感叹:“这比普通远程课堂有意思太多了。”有专家调侃说,这下“跨校区联合授课”再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打实可以落地的方案。对学校来说,这意味着优质师资不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

其实,云视图研的全息智慧教室并不是第一次亮相,它已经在不少高校落地试点。比如,湖南师范大学把全息教学纳入师范生培养,还拿下了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华南师范大学开设过全息思政公开课,让思政课堂也能玩出科技感;兰州交通大学则用全息技术带学生“拆解”高铁电气化系统,不用去机房就能看清每个部件的运作。可以说,从文科到理工科,从课堂教学到实验仿真,全息智慧教室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

更有意思的是,它还开辟了不少新玩法。比如中医药课堂,把草本植物、人体经络立体化展示,学生一眼就能看懂药物与穴位的关系;再比如远程跨校授课,老师的全息影像“瞬移”到异地教室,哪怕在海外的校区,也能同步分享优质课程。这样一来,教学的边界被大大拓宽,学习体验也更具沉浸感。

如果把传统智慧教室比作“黑板+投影升级版”,那么全息智慧教室就是直接“换代”。它不仅仅是多了几个酷炫的效果,而是让教学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抽象知识变立体,远程课堂变身临场,互动方式变得更加自然。更关键的是,它减少了穿戴设备的限制,让技术真正“无感化”,把精力还给了学习本身。

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像全息智慧教室这样的新技术,正在成为推动课堂升级的重要力量。它让课堂不再局限于一块黑板或一块屏幕,而是变成一个可沉浸、可互动、可共享的立体空间。正如展会现场一位专家笑称:“如果以前的教室是‘二维的舞台’,那现在就是‘三维的剧场’,老师是导演,学生是观众兼演员,大家都能深度参与其中。”

云视图研的全息智慧教室这次亮相教育展,不只是一次“炫技”,更是一种趋势的信号。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扩展,它或许会像多媒体投影一样,逐渐成为校园里最普通不过的存在。而当有一天,全息课堂成为常态,可能会有人回忆起今天的展会,感叹一句:原来教育的未来,早就在眼前了。